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柳宗元〔唐代〕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乡的名园我们已经离别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的梅树向南的已经萌芽。
在这难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随北归,回故乡的道路上希望你赶快追上来。
注释
衡山:湖南境内的大山,又称南岳。
新花:指指刚开的梅花。作者原注:“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过了衡山便近犬庾岭。
却寄:回寄。 弟:柳宗元没有亲兄弟,这里可能指他的从弟柳宗直、柳宗一。
故国:指京都长安。
久别离:作者于永贞元年(806年)被迁逐,至元和十年(815年)诏还,历十年时间,故云。
“今朝”句:《白氏六帖·梅部》:“大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朝廷诏征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入京。柳宗元在永州接到诏命,便立刻动身,在过衡山时,写了这首诗寄给从弟柳宗直、柳宗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柳宗元及其作品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3.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因见衡山花开而想念久别的故国家园,用衡阳回雁峰故实喻自己与北飞的雁群互相竞逐,表示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此二句诗人从眼前衡山梅树南枝新开的花,自然回想久别的长安家园。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乡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这美好的家园引起了游子的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
以上将蕴藏已久的思归情绪,借早春新花开放表露出来,郁积的愁闷,仿佛豁然开朗。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衡山有回雁峰,
简析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因见衡山花开而想念久别的故国家园,用衡阳回雁峰故实喻自己与北飞的雁群互相竞逐,表示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全诗即景生情,温馨脉脉,感情内敛,寄托深沉,欣喜之情跃然纸上,有着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36篇诗文 1925条名句
襄阳歌
李白〔唐代〕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 一作: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