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唐代〕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习晚风,吹拂着行舟,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
到了夜晚,又转过西边的山谷,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水潭上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綦毋潜因安史之乱爆发而归隐之后创作的作品。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诗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如一条绵延不绝的线索,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故而他的此次出游,不过是乘一叶扁舟,悠然前行,随心而动,正所谓“此去随所偶”,“偶”即“遇”,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随遇而安、洒脱不羁的心境。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
简析
《春泛若耶溪》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篇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末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流露轻松舒适之感。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26篇诗文 12条名句
佳人
杜甫〔唐代〕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唐代〕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